食療
根莖類食材的養生妙用
“土壤下的豐碩根莖,在人們餐桌上既可擔當主食,又能調味輔佐。”在紀錄片《風味人間》第二季《根莖春秋志》篇,介紹了幾類“一朝破土,成為餐桌上的主食代表”的根莖食材⋯⋯
食療
“土壤下的豐碩根莖,在人們餐桌上既可擔當主食,又能調味輔佐。”在紀錄片《風味人間》第二季《根莖春秋志》篇,介紹了幾類“一朝破土,成為餐桌上的主食代表”的根莖食材⋯⋯
「大暑小暑,上蒸下煮」。在夏季,尤其是三伏天,溫度高、濕度大,人們常常感覺疲憊、身體沈重,即使睡眠充足也會感覺困倦。再加上夏季吃冷飲、吹空調比較多,都會引發濕氣過重⋯⋯
人參是從遠古走來的一味藥,一路上伴隨著人類的發展。從野生到栽培,經歷了產地的變遷,加工炮製工藝的改進改善。一部人參的開發利用史,就是一部中醫藥的發展史,更是一部貫穿古今的人類文化交流史⋯⋯
先旨聲明,在下每天都開顆粒劑。所以問題不在於藥本身,而是藥物推動過程中,人的選擇所帶來的不幸。如果說「顆粒劑害人」,這有欠公允,畢竟劑型是中性的,問題只是人不同的選擇⋯⋯
山楂,我國大部分地區均有種植,歷來被視為消食之要藥。《本草綱目》載山楂“化飲食、消肉積……痰飲痞滿吞酸、滯血痛脹”⋯⋯
根據衛福部統計,2018年台灣人因消化不良和其他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就醫人數高達400多萬人,平均每5人就有1人有腸胃問題。現代人壓力大、飲食不定時、外食比例高、口味辣又重鹹,長期下來容易造成腸胃不調,尤以消化不良、脹氣問題最常見⋯⋯
三伏天是天灸治療的最好時機,但是怎樣選擇穴位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,這是非常重要的問題,因為選對穴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選穴的基本原則是:在基本穴位的基礎上加上疾病的特定穴位,再根據不同的體質選配不同的穴位。下面介紹幾種選穴的方法⋯⋯
中醫認為,柿子椒性溫、味辛,入心、脾二經,具有溫中散寒、開胃消食等功效。對寒滯腹痛、嘔吐、瀉痢、凍瘡、脾胃虛寒、傷風感冒等有一定的食療作用。柿子椒中含有抗氧化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,常食可增強體力,緩解疲勞,豐富的維生素K,可以防治壞血病,對牙齦出血、貧血、血管脆弱有輔助治療作用。柿子椒特有的味道和所含的辣椒素有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的作用,能增進食慾,幫助消化,促進腸蠕動,防止便秘⋯⋯
夏日的清晨,小園裡的幾株木槿開花了,淡紅的、粉白的,單瓣的、複瓣的花朵競相開放,紅火火地連成一片。“槿花不見夕,一日一回新。”每天走在小區這木槿花掩映的林蔭小道上,欣賞這些沾著晨露的新鮮花朵,輕嗅縷縷淡雅的芬芳,不由讓人心曠神怡⋯⋯
西洋參是什麼?又有怎樣的歷史和功效?